中医、西医和医疗体系,素食医生们怎么看?
👆👆👆
大年初六徐嘉嘉同学唠嗑
大家都在过后返程路上
谁会来呢
明天下午2点,
没事的去看看吧
【春节前,素食医生群里】
发生了一场认真讨论……
起因是这样的
张志明医生:老师们怎么理解该文章观点?
……(讨论中
徐嘉博士:我们需要科学思维。文章讨论了很多观点,但是没有数据佐证,让人无法判断对错。
张志明医生:很多医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没有足够的营养学知识,就在指导患者的饮食、起居
徐嘉博士:什么是责任医学?我们任重道远!
张志明医生:非常认同您的观点,做有责任感有情怀的医务工作者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01
中医与科学
徐嘉博士:中医有自己的体系、传承下来的认知。中西医之间如何沟通是个难题,要找共同点。
张志明医生:是的,中医和西医是不同体系的医疗科学。
郑播德医生:
赵立平教授:大家看一看这篇?
《涌现特性、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的现代诠释》
人体内任何器官中的异常变化最终都会导致尿液、粪便、血液,这3种样品中的生物分子组成的某种改变。这种改变的专业名词叫做“涌现特性”。
这种基于对人体涌现特性描述和测量的研究方向,可以称作 “Whole-body Systems Biology”,即“人体系统生物学”。
人体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是同一类学科体系。都是通过测定人体的涌现特性来实现对人体的分类。
只是中医使用的是感官测量,望闻问切,分类依靠经验判断。而人体系统生物学,使用仪器测量,分类依靠统计分析和模式识别。
只要样本足够大,对涌现特性进行精准分类,定量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建立数理模型,对健康程度作出判断。
分类是关键,分类分得越合理,越仔细,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就可以做得越好。在医学领域,诊断其实就是分类。
我们可以与名中医合作,不干预诊疗过程,只连续采集病人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血、尿、便样品,在积累了足够的病例数据后,进行测定以及统计分析。
观察在中医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人体系统水平特性的变化及其与健康人群的对照关系,从而实现对中医药作用的全新的科学认识,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最终使中医优秀的内核得到科学的承认和继承、发扬、光大。
因此,人体系统生物学可以在中医与西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不仅实现对中医的科学诠释,而且可以推动西医向整体观发展,克服其局部深入但整体破碎的缺点。
最终有可能实现中医与西医的汇聚与融合,为形成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做出贡献。此乃造福全人类的壮举!
作为一名生物医学家,我只能研究可测量的东西。对于那些目前不具有可测性的东西,或许只有等到将来可测的时候,再去进行研究。
文章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761&do=blog&id=19084
徐嘉博士:很好的文章
中医体系是通过其他方式感知、记录,传承下来的。
中医的经络,有点像18世纪时的无线电。当时无法测量,不表示以后无法测量。
西方科学对未知保持“怀疑”态度(信其无);
东方哲学对未知保持“开放”态度(信其有)。
郑播德医生:赞同。没有做研究,不等于不能做研究;现在不能证实,不等于将来不能证实。
期待技术的进步、时间的推移……中医和科学能够更完美的结合,更多人正确理解中医。
毕竟,与其等待生病后再治疗,不如防患于未然,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02
医疗体制,从哪里出发?
徐嘉博士:不光是中医与西医的问题,还有体制内与体制外的问题。我们的医疗体制以何为出发点,是管控还是服务?
现代医学(无论西医中医),不是不明白预防为本,不是不知道一些药物治不好病。
药物该用来救急而不是治疗慢性病。吃不死人又治不好病的药品充斥市场成了商品,其实并不是以人为本的产物。
预防则反之。
所以,关键是:医疗体制为谁服务?
现实,就像《我不是药神》里展现的那样:买不起药,终生服药,医患矛盾......
搞清楚医疗体制为谁服务,不论中医、西医,还是瑶医、藏医,都是有一战之力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多讨论都很苍白。
郑播德:是啊!“新药、特药”是从哪里“研发”出来的?它们高昂的研发成本,就决定了它们“不可能便宜”。
“检验、检测、治疗程式化”
以机械化管理控制为出发点
VS
“保健、预防”
以人性化服务患者为出发点
wuxiao:我会告诉患者,调整饮食更重要。
我自己是慢性胆囊炎,以前出门常备药物,把蔬果昔当早餐后,发现它可以让我快速缓解疼痛和咽痛等。
徐静:我以前是心内科护士长,护理部要求科室护士为病人做健康教育,但由于知识缺乏,都是泛泛而谈。
我们医院营养科,目前主要做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健康理念,但是我在医院推广低脂素食,好多医生们说:饮食还能治病?
其实,一些医生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很不健康,和普通人一样,不能摆好心态去学习了解。
郑播德:现代医生、患者,都特别需要正确的“健康教育”!
现在的“健康教育”,有许多误导性的“科普”。
wuxiao:有的医生,休息时间都烟酒不断,还有山珍海味、无肉不欢,特别是外科医生。
当年,我爸也是一顿10个荷包蛋,几斤红烧肉
我老家卫生局的秘书,常年拿命陪吃陪喝,现在70多了,已经多年老年痴呆,瘫痪在床,这给我爸的刺激最大。
徐静:什么时候改变都不晚,痛心的是不改变。
wuxiao:我们也只能庆幸,自己比别人早改变一点。
03
食物与健康
90%的疾病是吃出来的,可以通过改变饮食,激发自愈力,让疾病非药而愈。
生活方式不改变,导致疾病的源头不断除,病即使被暂时“治”好了,还会再犯。
科学家们早就产生了大量的关于素食与健康的研究成果,然而老百姓很难去查到这些资料,即便查阅也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文献。
『非药而愈』致力于将这些经过大量科学统计研究的健康真相传播给大家。
2019年1月,我们举办了21天健康挑战活动,4000多人共同体验了,最好的药物是食物。很多困扰人们多年的慢性疾病,在短期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后,消失或大大减轻。
希望更多医务人员,能够了解并尝试植物性饮食,感同身受,一起推动医疗体系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
👇21天健康挑战活动参与者的变化:
21天健康挑战活动总结 | 75岁高龄把40年的高血压降了 | 先生瘦5公斤全家湿疹去无踪 | 胆固醇/血脂偏高,搞定 | 吃对了搞定各种虚寒 | 21天减重7.4kg,狐臭不见了 | 妈妈尿酸降到正常值! | 21天挑战,全家都过敏消失&减轻 | 鼻炎/便秘/腰疼都好转了
👇蔬食重启健康的案例:
逆转重症肌无力 | 失眠粉刺鼻炎咽炎气管炎 | 吃素吃错了的反面案例 | 颈椎增生/产后抑郁/牛皮癣/银屑病 | 痛风双胞胎一素食一杂食的分享 | 十年胃反酸 | 卵巢癌康复案例 | 乳腺癌康复案例 | 65岁4个月逆转10年糖尿病 | 常年感冒发烧湿疹纯素食后练出一身健康肌肉
我们有一个素食医生微信群,里面都是活跃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您也来加入,好吗?
加入小组有两个前提:
1.自己践行素食,并推广植物性饮食
2.职业:专业医生
希望素食医生们,共聚一堂,引领健康!共同促进责任医学春天早日到来。
👆扫码填表,小白菜(微信号:charmcao1)收到后,邀请您加入『素食医生专业群』。
讨论:素食医生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小白菜/徐嘉/法聿/闪耀
-END-
👇戳码关注你的健康饮食图书馆👇
👇阅读原文,是非药而愈案例分享。